楊麗萍談《十面埋伏》:感悟自己生命走入冬天
原標題:楊麗萍感悟自己生命走入冬天
楊麗萍前日坦言不想被神話。
信息時報記者
朱元斌 攝
楊麗萍編導的最新力作《十面埋伏》將于8月21~22日登陸順德演藝中心大劇場。前日,楊麗萍在廣州接受媒體采訪,對于這個兩千年前的故事,她坦言時至今日一點也不過時,“古今中外,不同的時空里,十面埋伏的故事從未停止,而比刀槍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埋伏。”從描繪風花雪月的民族舞蹈轉入充滿實驗性的舞蹈劇場,回望個人的創作歷程,保養得宜的楊麗萍卻感觸生命的短暫和易逝,“我現在特別像冬天,生命走到了一個冬天的感覺。”
談《十面埋伏》:小彩旗自愿加入當群演
與楊麗萍此前編導的舞劇不同的是,《十面埋伏》是一部充滿實驗性的作品,該劇融合了行為、裝置藝術、民樂及傳統戲劇!妒媛穹穱L試打破傳統舞劇的敘事方式,將兩千年前的一組人物從故事中提煉出來,運用舞蹈和綜合舞臺手段,刻畫每一個角色在特定時間、空間、處境下的內心沖突與糾葛。“大家都知道劉邦和項羽在烏江邊一決勝負,也知道霸王別姬的千古愛情絕唱。雖然兩千年了,但到今天你不覺得過時,這個社會還是在紛亂、在征戰,每個人頭上還是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。”
作為劇中最特別的舞美設計,舞臺上兩萬把剪刀懸掛于演員頭頂。楊麗萍分析說,“剪刀可以是家庭用品,也可以變成兇器,剪刀也常被用來形容情緒,剪不斷理還亂。剪刀懸掛在你頭上,沒有侵臨你,但是卻讓你感覺到威脅,處處充滿埋伏,其實最可怕的是內心的埋伏。”全劇除了剪刀之外,在舞臺上看不到一把刀劍,連虞姬自刎,傳統的手法是用劍,但該劇用的是項羽的血,從他身上拉出一絲血,用他的血來自盡。
談到是否在劇中為小彩旗安排角色,楊麗萍透露創作時小彩旗在拍電視劇,等她回來后《十面埋伏》已經開始巡演了。“她想跳,我說你現在也是個明星了,又沒有給你安排角色,但她堅持要跳,說‘我就喜歡這種一會在天上,一會在地下的感覺,人要能上能下,把自己的心靈修煉得特別純粹’。”楊麗萍最后就安排她跳群舞,“混在人群里,你找不到她。”至于自己為何也沒參演,楊麗萍說:“這個作品真的不適合我,作為編導自己不適合不要硬上。”
據悉,《十面埋伏》這輪巡演尚沒有在廣州演出的計劃,為方便廣州觀眾,演出當天17:30可以憑票在中山紀念堂正門,乘坐免費巴士往返。
憶個人創作:從風花雪月到生命嘆息
《十面埋伏》是楊麗萍的轉型之作,回顧從藝以來的創作,她說,她的作品總是涵蓋了自己當下的心理體驗、生命感悟。“我是從山清水秀的大理成長起來的,小時候看見村民歌頌太陽,歌頌晚霞,插秧也有歌舞表演,睡覺時夜不閉戶,這么和諧的生活,特別美好。到后來世界變了,但我內心一直保持著童年的美好,所以我的舞蹈里面,一直都是太陽啊,月亮啊,孔雀啊,風花雪月。”
創作《藏迷》、《云南的響聲》時,她開始思考民族藝術這么偉大,怎么傳承下去,“那些舞蹈都是完全來自民間的,包括音樂、歌舞的樣式,極其傳統,只不過給它們打上光,讓它們亮起來。”而現在,創作《十面埋伏》是因為“我看到戰爭在延續,人性還是這么邪惡,我希望借助兩千年的故事,了解黑暗,也尋找光明。同時,也是完全顛覆了原來的創作,想通過這次的實驗,讓自己重新找到一種藝術的角度”。
已經58歲的她常常被驚嘆駐顏有術,但她卻說自己已經在“奔8(80歲)!”“我現在特別像冬天,生命走到了一個冬天的感覺。每個人都有生命的終結,我特別不喜歡別人神話我,沒有人會永遠不老,永遠不死,但精神可以留在這個世界。我的肉身會消失,但我的舞蹈會給人一種美好的回憶。我覺得這種精神上的布施也特別美好。”(記者 謝奕娟)
- 郎平:我出走美國8年隱情(圖文)2016-08-26 05:08:23
- 張門有女初長成——訪張派演員張蕾蕾(圖文)2016-08-24 11:08:26
- 楊麗萍談《十面埋伏》:感悟自己生命走入冬天2016-08-24 11:08:33
- 馮遠征:中國的表演觀念(圖文)2016-08-10 09:08:50
- 專訪漢語橋選手:漢語很難 但越難越有意思2016-08-06 12:08:03
- 專訪李娜:帶娃累并快樂 不會告別網球進娛樂圈2016-03-13 02:03:27
- 專訪姚明:自己調研效果不好,問我的問題比我問得還多2016-03-13 02:03:40
- 首屆中國(武漢)文旅博覽會26日開幕11-19
- 黎平縣開展湘黔邊界“掃黃打非”專項整治11-19
- 第七屆世界漢學大會舉行11-11
- 美國強索半導體產業數據引廣泛擔憂11-11
- “獻身航空事業,不是一陣子,而是一輩子”11-11
-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技工教育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通知11-11
- 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11-11
- 知名臺資鞋廠創始人去世,遺產稅交了20億!11-10
- 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非凡的創業與傳承11-10